肿胀、疼痛、无法用力......可恶的“妈妈手”快走开

五一假期刚刚过去,相信有不少宝妈和小伊一样,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,特别是新手宝妈,抱娃,喂奶、洗澡、换尿布必不可少,还要加上煮饭、洗衣、擦地……就算心情舒畅,也难免会产生关节酸痛。小伊提醒一下:劳动最光荣、健康更重要。今天就来说说宝妈人群易高发的问题---妈妈手。

 

什么是“妈妈手”   

辛苦劳动一天,宝妈发现自己的手腕靠近大拇指一侧疼得厉害,肿胀、发热、无法用力,用手去触摸疼痛部位,还发现有凸起的肿块。想活动拇指放松一下,疼痛反而会更严重…… 如果出现这些状况,建议宝妈做个自我判断:将大拇指握在手心中,向下(小拇指侧)偏转手腕,如果出现明显疼痛,几乎可以确定宝妈患上了俗称“妈妈手”的腱鞘炎。

腱鞘炎,学名叫做“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”。由于要长时间抱着宝宝,手部长期保持一个特定姿势,手腕部肌腱与腱鞘不断磨擦、劳损、压力增加,导致炎症发生,国外又称之为“妈妈手”。

实际上,“妈妈手”的说法只是一个通俗的代称,比如一些帮忙照顾宝宝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,同样有可能出现这些症状。一些需要长时间使用双手的特定工作,如操作机器、打字、烹饪等,由于长时间使用双手或因为用力不当、过度使用,也会造成腱鞘炎

 

患上了“妈妈手”,应该怎么办?

对于“一手”为宝宝撑起一片天空的宝妈们,手的重要性自不必说。当然了,也不必过度担心,对于“妈妈手”,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治疗和预防措施。

首先当然是马上就医诊断。如果确诊患上了手腕部腱鞘炎,目前采用的治疗和辅助手段主要有:

  1. 冷敷、热敷、红外偏振光等,主要是通过干预局部血液循环,将炎性物质代谢走。

  2. 口服或注射消炎镇痛药(后者就是所谓封闭治疗),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办法不适用于哺乳期的宝妈。

  3. 佩戴腕部护具,减少腕部的受力,帮助炎症消退。

  4. 减少该部位的活动,让手腕休息至少3周时间。如果一侧的手腕出现了腱鞘炎的症状,建议改用另一侧手抱孩子为主。如果需要使用疼痛侧的手,应当改为用肘部用力,让手腕和手指保持放松状态。

 

防患于未然,小伊来支招

鉴于多数宝妈每天都很辛劳,手部常常运动负重,但只要主动预防,就能避免患上“妈妈手”哦,小伊来说说预防措施。

  1. 在抱着宝宝时,注意手指、手腕的正确姿势,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。

  2. 如果宝宝的体重已经使宝妈感觉吃力,就要减少抱的次数和持续时间,避免手腕和手指用力过大、过度疲劳。

  3. 放下宝宝后,可以搓搓手指和手腕,再用热水浸泡双手,注意不要用冷水哦。

 4、平时多活动关节,比如腕关节360度旋转。手掌用力握拳—放松。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。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。

 

 

结语

五一假期刚刚过去,小伊祝各位辛勤的劳模宝妈节日快乐!以上干货知识也希望能给各位宝妈一些启发,要知道,有一个棒棒的好身体才能做好宝宝成长的坚强后盾呐。


为您推荐